所谓“系统六艺”比喻自“6W(六个含W的英文副词)”,即为保障工程全寿期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与可追溯性所要回答的六个关键问题:
1.WHERE – 在哪里做 2.WHEN – 什么时候做 3.WHY – 为什么做(价值/需求) 4.WHAT – 做什么 5.HOW – 怎么做 6.WHO – 谁来做 对于技术难度大、生命周期长、系统装备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的能源和建筑等“大基建”项目,数字化转型将作为行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而系统工程的应用则是此引擎的关键加速器。 支撑此“六艺”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落地实施的关键是单一数据源为核心的协同平台,即在这个一体化的集成平台上,所有角色、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看到的是从单一数据源衍生出的需要得到信息。换句话来讲,所有人的信息都要是一手的、实时的、各取所需,打破信息壁垒、互联互通,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相反的,离散式地把每一单项用异构工具来实现仅仅是肤浅的、工具层面的数字化,进而会加深团队或专业间的信息孤岛,导致拖累项目的整体效率,故并不能称为数字化转型。 1在哪 通过基于单一数据源的协同平台聚合权威信息,用于实时协作并保障数据可靠性,地理上分散在全球的团队都可以在一体化的浏览看板(Dashboard)共享同一项目的实时信息。 反过来,单一个人也可在自己的浏览界面通过自定义小窗口(Widgets),根据自己的需求聚焦全球多个项目的同一个专业,实现协同设计加横向对标。
2由谁操作 多项目、多角色权限管理,在一体化用户界面上保障信息安全。针对全球不同项目创建工作区,在工作区对文档和结构化产品数据 (如构件和模型) 进行协作,从项目前期即可允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介入,并参与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为成员和团队分配默认且可调整的访问权限,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工作区中, 成员可以: 创建和编辑文件夹 查看 / 审阅 内容审批 订阅事件通知
3何时做 “大基建”项目以核电为例,时间范畴跨越项目全生命周期,从立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建造、调试交付、运营维护直到退役拆除,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拥有380多个系统、近8万套设备,主设备要运行40到60年乃至延寿运行到60到80年,加上退役处理运行时间超过百年,跨越三代人。提升项目管理能见度,在不同角色、不同企业、乃至行业之间统筹管理“生态圈”,能够按时按预算交付是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最大价值之一。 通过基于单一数据源的协同平台可以将复杂的项目进度分解为小型可管理项目,同时不影响总体管理,以便更好的管控并专注自身项目团队,用来定义不同阶段、里程碑、活动和依赖项等调度细节,并可以智能化统计并推送早期预警。
4为什么做 保障项目全寿期可追溯的需求管理, 是实现数字化系统工程的关键前提。在基于单一数据源的协同平台上通过控制需求管理过程来满足标准和法规;提高产品质量和满意度;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够准确反映用户的声音;通过缩小产品需求、设计和发布之间的偏差来降低开发成本和减少返工;提升可视化、团队沟通和协作;团队使用中央存储库和通用工具来管理产品需求,在需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提高整体的可追溯性。通过仿真功能需求在设计开始前检测需求是否正确,遗漏和冲突,基于正确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完成后,通过仿真来验证需求是否满足从而形成闭环。
5做什么
实现业务协同基础是应用统一的主数据模型,各版块根据自身的工作的逻辑各取所需,保障单一权威数据源 (Single Source of Truth)。在此基础上在平台上个性化配置“窗口组件(Widgets)”,同时可连接外部异构工具的数据交付物,实现1D/2D/3D即:图文数模聚合,保障数据一致性。
6怎么做
“大基建”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重视的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通过业务价值导向的咨询服务(Value Engagement),透过四个阶段逐步推动,企业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共同合作,深入分层、分级、分类、分阶段逐步建设能为企业自身带来业务价值的数字化平台:分析-定义-共识-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