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1|回复: 1

有头有脸的风险投资商都去投核聚变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1378
发表于 2022-7-9 16: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前后不到4个月,国内两家“可控核聚变”公司先后拿到了融资。最有意味的是步调——两家公司都成立于2021年下半年,成立不久,踌躇满志,前后脚拿到了天使轮,金额都不低,投资方又是团购,还挺豪华。

那么,可控核聚变,以及用“如果”指向的那个未来,这二者的关系在哪里?
可控核聚变有个更形象的名字叫“人造太阳”,你可以想象一下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画面,当然,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勾画,就来参考刘慈欣在《三体》中的说法吧——“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建一个发电厂,也没什么,从今以后,能源在地球上已经不再是什么需要节约的东西了。”
“一次不亚于工业革命的革命”,这样一份美好图景,资本已经开始买单了。
2月份,能量奇点获得将近4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是米哈游、蔚来资本、红杉种子、蓝驰创投;

6月份,星环聚能获得数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后面有近10家VC,包括顺为资本、昆仑资本、中科创星、远镜创投、和玉资本、红杉种子、险峰长青、九合创投、联想之星、英诺天使基金、元禾原点、华方资本等。
全球能做可控核聚变的人寥寥无几,商业公司在30家左右,国内更是屈指可数;其次,它真的新,米磊说,他看到星环聚能时,直觉就像2016年看到自动驾驶或商业航天。
“确实没有几个人能做这件事,我有三个人才筛查漏斗,第一要有很强的物理基础,这是科学素养、工程能力主导的最底层因素,全球范围内有几百到几千人;
第二是有工程功底的人,就拿中美过去50年建核电站的人才密度,全球范围内大概有几十万人可以解决核聚变的工程问题;
第三是创过业、懂得与资方、政府沟通,懂商业化的团队,那这个在全球范围内是个位数”。蓝驰创投投资总监孙登科说。
2021年12月,美国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宣布拿到18亿美元的融资。



这一数字,刷新了人类历史上核聚变私人投资额的新纪录。报道称,这次投资方包括比尔盖茨、索罗斯、Marc Benioff、谷歌母公司Alphabet、DFJ Growth等一众大佬纷纷参投,此前投资还有意大利能源公司Eni、世界顶级富豪联手创立的投资财团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等。
CFS201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体科学与核聚变中心孵化,这里是全球核聚变研究的代表,2005年、2016年分别有过重大突破——提高其托卡马可装置的等离子体压力。

CFS诞生初衷是为了构想最小可行产品以降低成本,后来突破了高温超导技术,也就可以实现更快、规模更小、成本更低的商业化路线。目前,它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座核聚变反应堆SPARC,占地近47亩,2025年实现核聚变发电。
除了上述投资方,腾讯也一早紧盯可控核聚变。英国First Light Fusion (FLF)公司背后的投资方就有腾讯,它原是从牛津大学分离出来的一家机构,2011年成立,2022年2月获得4000万美元投资,已获得1亿多美元融资。
米磊认为,科学理论上已经证明可控核聚变的可行性,近些年高温超导技术的突破,让这件事的成本大幅压缩。“所以才会涌现出创业公司”。
孙登科提到,国家对前沿科技的支持,大概率会让这些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公司登录科创板,“我们不太愁回报。”
加拿大核聚变公司GF的首席执行官Mowry认为,核聚变行业与航天业有许多相似之处,航天业原先也是集中在政府机构层面展开,如今灵活的私营领域充满干劲和想象力,为航天业注入了更多活力,这是聚变行业的Space X时刻。
目前,全球30家左右从事核聚变的私营公司获超40亿美元的融资,近一半公司在过去5年间成立,其中,美国、英国所占数量位居前二,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有。
前,物理学家们一直梦想着用使太阳发光的核聚变反应为电网供电。
1958年,苏联科学家首先提出“托卡马克”概念并开展研究;

1980年,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建造DIII-D;

1983年欧洲启动欧洲联合环(JET)计划,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世界最大的托卡马克;

1985年日本研制出JT-60,曾经的世界三大托卡马克装置之一,运转实验超过三万次;

1988年 苏联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研制出T-15,并在解体前夕将T-7赠送给我国,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1985年ITER项目启动,一开始拒绝中国加入,2002年经过欧盟、俄罗斯、日本协商,允许中国加入,2006年七个成员国签署协议,项目重启,这是世界最大的聚变计划。
再来看我国,我国核聚变研究起始于60年代,1970年开始自主设计实验装置,1984年建成中国换流器一号。然后结合苏联送给我们的T-7,1994年建成了“合肥超环”,此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7年,我们又自主设计了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可装置东方超环,也就是EAST,得到国际上的关注。2021年5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的等离子体运行,即它可以运动一段时间了,突破了世界纪录。
中国市场第一家致力于商业化核聚变的公司是在河北的新奥集团,它是一家传统清洁能源公司,2018年联合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创立了新奥核聚变科技研发公司,现在获得1.5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说是2019年建造了中等规模的球形托卡马克。
接下来就是上面刚拿到融资的两家创业公司,能量奇点、星环聚能。
而在世界上还有多家公司不容忽视,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CFS(Common Wealth Fusion)、FLF(First Light Fusion)。
General Fusion(GF)是一家加拿大公司,现已获2亿美元融资,现委托英国聚变研究中心在伦敦以西的泰晤士河河湾处卡姆勒村庄建设已做示范站,计划2025年运行。
Helion Energy是一家美国公司,总部在华盛顿,创始人曾在美国能源部从事聚变项目研究。去年11月刚拿到了超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Facebook联合创始人、Open AI首席执行官等。它承诺2024年展示核聚变产生的净电力,生成10年进行商业电力销售。
TAE Technologies也是成立于1998年的美国公司,总部在加州的Foothill Ranch,现已拿到8.8亿美元融资,创始人说,“企业能建造的设施不比国家逊色”。
现在的商业可控核聚变就像马斯克当年做小卫星一样,“当我看到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就会眼前一亮,商业实现也许需要20年,但是坚持去做,技术上10年可能会有大的突破。”
海外不少创始人认为人类将在2030年左右首次实现基于核聚变的商业电网,2040年左右将首次可实现核聚变能源在空间推进领域中的应用。TAE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Michi Binderbauer说,“我们很有可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实现这个目标。”
几位在创业公司就职的聚变研究人员说,“私营公司说10年内就能成功,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投资者,10年内实现聚变商业化的想法过于乐观了。”
星环聚能的技术负责人谭熠则说,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和“较大规模的投入”才能实现商业化落地,没有明确表示过时间。
英国核聚变工业协会在英国的公关部总监Windridge同时也是一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我相信它就要实现了,这个难题迟早会被攻克,结果将是革命性的。”
顺带提一句,刘慈欣的态度更不乐观,预测的时间更长。他说,核聚变有个“50年定律”,从氢弹诞生到现在,你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用来发电什么时候能实现?他们都说是50年,到现在你问他们,还是5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67

帖子

176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67
发表于 2022-7-16 19:2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真的在10年后实现了呢,几十家公司真的可能有一两家做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4-9-30 02:27 , Processed in 0.0989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