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阵子光灌水了,今天扯点不一样的。看完我的,估计你对不锈钢的理解能上一层楼。
之前写过碳钢,合金钢的选材总结,主要任务是淬透性计算。
不锈钢的选材计算,只会一个,GB713.1。
耐点腐蚀当量PREN=Cr+3.3*(Mo+0.5*W)+16*N
PREN>32,耐海水,一般要求PREN>=40,practice。
下面就是比较碎的点,但还算有条理。
分类,就是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双相钢。
首先说不锈,离不开Cr,就是拉Fe的电极化电位,-0.6V拉到+0V, 需要11.7%左右的Cr,所以一般材料Cr<12%,抗锈效果就一般;
想要效果好,Fe电位拉到+0.4V,Cr>=18%。
当然,Cr>=28%时,Fe电位可以拉到+1.8V,但为了获得单一奥氏体,根据经验式
Ni=1.1*(Cr+Mo+1.5*Si+1.5*Nb)-0.5Mn-30*C-8.2,
这得需要多少镍才能弄成单一奥氏体,镍很贵,这高档材料,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
冒牌的304就是用Mn换掉Ni,奥氏体转化效果,大概2%Mn=1%Ni,当Cr>14%的时候,再多的Mn无法形成单一的奥氏体,那就把Cr也降低。
合金元素用得少,鼓捣出来的材料不知道是啥玩意,就叫它304,反正一句话,便宜。
告诉你了,便宜没好货,贪便宜就别抱怨质量不行,很公平的。
Cr是促进铁素体形成元素,Cr>=18%时,室温没法形成马氏体,所以马氏体钢的Cr含量不会超过18%。
当12%<Cr<18%时,不含Ni,决定一个不锈钢是马氏体不锈钢还是铁素体不锈钢,就看C含量,马氏体>=0.8,铁素体<=0.12。
从Cr13说起到Cr17,仨极限材料,1Cr13是马氏体,0Cr13就是铁素体,1Cr17也是铁素体,就是随Cr含量增多,形成铁素体,C的上限逐渐变大。
马氏体不锈钢,顾名思义,就容易裂,不好焊。跟着铁素体不锈钢,高Cr,焊后元素析出,晶界形成Cr23C6,就是晶间贫铬,抗晶间腐蚀就不好。
晶间腐蚀,就是存在强电解质,电化学腐蚀,只要溶液能电离,浓度够,无机盐,无机酸,就坏事了。
所以,马氏体不锈钢接触点弱电解质,比如水,灰啥的,凑合。
然后,看烧红的铁疙瘩很好捏,奥氏体嘛。于是给不锈钢也弄成奥氏体,就是加Ni,Mn这俩元素。
为啥这俩元素有这能耐?
因为它俩把马氏体转变温度线干得很低,室温没马氏体,都是奥氏体。
在齿轮材料中,知道Ni能大幅增加韧性,可Ni超过4%的合金材料,几乎没见过,为啥?
因为尽管渗碳处理啊或者中碳钢,碳含量很高,但Ni含量过高,淬火后表面没有转变成为完全的单一马氏体,残奥过多,大家都知道啥后果。
上面说,Mn也有促进奥氏体转变效果,所以,去看低温钢,当然要好韧性了,非常喜欢Mn, Ni这两种元素。
好一点的防锈,Cr最起码得18%吧,加上乱七八糟的元素,算一下,转变成单一奥氏体,Ni含量得>=8%.
所以,06Cr18Ni10,就是304,很熟悉了。
所以,00Cr22Ni5Mo3N,就是2205,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为了耐点蚀,它涨了Cr,加了Mo,甚至增了N,就是不敢给Ni加足量了。
加够了,就“双”不了了。
为了防止晶间贫铬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给碳含量干得是越来越低,同时还加了Ti, Nb等稳定化元素。
为啥呢?
元素周期表,跟钢材料相关的元素,按族排列,Ti/Zr, V/Nb, Cr/Mo/W, Mn,Fe, Co, Ni,这些离Fe越远,越容易与碳结合。
也有估算的,Ti>=6*C, Nb>=10*C。
所以,1Cr18Ni9Ti, 就是321,
0Cr17Ni12Mo2,就是316,
0Cr23Ni13Mo2,就是309,都是迭代发展的材料。
说一个变态的,给里面塞Si的牌号,25-20系列,0Cr25Ni20Si2,就是310, 这材料看着就很够意思,合金元素很足,那么一定很贵。
塞Si是啥意思?
说是不锈钢Ti,Nb也加了,C也很低,固溶处理也没问题,但遇到浓硝酸这类东西,产生了非敏态化晶间腐蚀,当然,没那些处理措施就是敏态。
所以加Si>2%,就是消除这个现象。Si啥作用?好像就固溶,C族,估计浓硝酸干不动了。
沉淀不锈钢,就是Cr也没加到18%,Ni也没超过8%,比如0Cr17Ni4Cu4Nb。
Cr那么少,抗腐蚀不如奥氏体,说是比普通马氏体好,不知道干嘛用的。
说完不锈钢,扯一下耐热钢,与不锈钢重合,外加一种珠光体耐热钢,12CrMo, 15CrMo。
抗高温氧化嘛,Cr, Mo,就形成保护膜,但合金含量少,抗氧化肯定不如奥氏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