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推理大模型和思维链的出现与普及,大模型具备了「深度思考」的能力,不同任务的泛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借助思维链,大模型能够对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完成任务规划与拆解,从而胜任长周期、复杂度高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能更直观地了解模型的推理与分析过程,从中发现执行环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指令,以更高效地完成目标。
可以说,有了「深度思考」的推理模型,才有了现在拥有多种辅助功能与自主能力的 AI 智能体。
但现在的大模型渐渐有些偏科了。为了构建应用能力更强的智能体,对长周期的复杂任务能力的追求已经影响到了大模型的推理模式。
不知道大家在平常使用 AI 工具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打开了深度思考后,一些简单的任务也需要很多的思考,展示了非常冗长的思维链,而不打开深度思考的时候,又很难准确的得到想要的回复。(比如国产豆包模型就是这样,如果不使用深度思考模式,那豆包模型就是个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