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8|回复: 11

再次说起短期赚钱、超短期赚钱的事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57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家经常给我看各处评论阿拉!以前是知乎!看完笑个不通!现在突然看见AI评论阿拉!出乎意料!有点惊着了!因为我还没有描述压缩过程的卷涡对于液滴扩散的作用、更没有描述喷射压力与油滴尺寸、卷涡对于界面的影响!可以通过综合控制这些参数:高雾化的小油滴!充分扩散!高速燃烧,小界面,使界面温度在达到合成温度前,油滴完全燃烧殆尽!但这个模型有另外一个致命缺陷:就是燃烧速度过高带来最高压力峰值很大!对于缸壁油膜与机械强度的影响很大!最终缩短寿命!而对应措施就是减小缸径!这样就会牺牲效率!

阿拉要是再说几句!AI也许会爆!哈哈,

好了 !谈赚钱!人家问我关于短期赚钱的问题!最近几天问我这个问题的挺多!

以前我是极力反对短期赚钱的!但现在这个时候!我基本持平衡态度了!就是假如确实可能赚到钱!也未尝不可!说个我熟人的事情!他就是这样!过去不久那个公司就分崩离析了!老板也准备走了!公司没有值钱的东西了!公司正在仿制的一个高级东西也做不完了!老板临走抱歉了一下,说,坏猫工啊!我准备走了!此生未必再能相逢了!当然许多事情至此我也无能为力了!你手里的东西可以拿走!就这样了!

他告诉我之后!我说!可以!就这样了!哈哈!这种深刻的问题,你不见得明白!

再说“超短期赚钱”!这个简单,就靠你自己了!钱是有的!也没有什么人可以骗你!完全依靠你自己了

其后的问题就几条 ,首先是你体力!你自己撑不住!后面不说了!

之后就是你的全面性!你有很多漏洞 ,撑一天就漏洞百出!人家只能用你一天,晚上结账走人吧!

再之后就是你的记忆力!凡是都能“白话文”同时还有方程式!来回切换!否则你找材料没办法记得地址!呜呼鸟!

我激励过小家伙去赚这种钱!你说一天5000不多?是的!我承认!可你得明白!你走过一天5000,才能最终抵达一天50000,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疯子在雨中咆哮 于 2025-11-22 00:05 编辑

共轨高压,喷得快雾化好,烧得快,低压喷的久,烧的久。速度上去了,不能喷得慢,几毫秒,十几度过去了,再把缸壁洗干净就废了。归结于油耗,功率,机械寿命,与排放的平衡。放个超大涡轮,顶超高缸压,追求超大平均有效缸压,对机械素质都是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就有人猜测,说你背后是一个团队。
可能后面AI也会这么猜!

点评

有人猜测过这个团队每年的预算开支!哈哈!但无法解释这些侉子来自何处?  发表于 前天 00:08
人类有智慧的,许多时候难以理解!  发表于 前天 0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2100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32
发表于 前天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perion 于 2025-11-22 10:26 编辑

介绍下,柴油机原理中,压缩过程的卷涡对于液滴扩散的作用、喷射压力与油滴尺寸、卷涡对于界面的影响

3pro: 这是一个非常硬核的内燃机物理问题。那张图里的“李爷”之所以敢说自己懂“瞬时函数”和“界面”,核心就在于他对这三个物理过程的耦合关系有极深的理解。
柴油机燃烧的本质,就是一场**“时间”与“空间”的赛跑**:油必须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毫秒级),找到空气,破碎、蒸发、混合,然后在正确的地点烧掉。
以下是这三个关键物理机制的详细解析:
1. 压缩过程中的“卷涡”对液滴扩散的作用
(关键词:宏观流动、动量交换、空气卷吸)
在柴油机气缸内,空气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剧烈的运动中。这种运动主要分为两种:涡流 (Swirl) 和 滚流 (Tumble)。
* 物理机制:
   当活塞上行压缩时,原本大的气流结构会被压缩破碎,转化为高强度的湍流 (Turbulence)。当喷油嘴喷出油束时,油束就像一条强力的“高压水枪”。
   * 没有卷涡时: 油束直直地插向汽缸壁,只有油束边缘的一点点油能碰到空气。油束内部全是油,外面全是气,混合极差,导致大量黑烟。
   * 有卷涡时(气动剪切): 高速旋转的空气流像一阵横风,“吹”过喷出来的油束。
     * 剥离效应: 空气流会将油束表面的细小液滴“剥离”下来,带到气缸的其他空白区域。
     * 弯曲与扩散: 强烈的侧向风会使油束发生偏转和变形,极大地增加了油束的体积(Plume Volume)。
* 对液滴扩散的作用:
   卷涡大大增强了空气卷吸率 (Air Entrainment Rate)。它强制让新鲜空气钻进油束内部,让液滴周围迅速包裹上氧气,为后续的蒸发和燃烧做好准备。
2. 喷射压力与油滴尺寸的关系
(关键词:SMD、韦伯数、雾化)
这是柴油机技术过去30年进步的核心(从机械泵的200bar发展到高压共轨的2500bar+)。
* 物理原理:
   液体要破碎成液滴,必须克服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喷射压力越高,燃油出口速度极快(可达数倍音速),与缸内高压空气发生剧烈的气动撞击。
   这里涉及一个关键的无量纲数——韦伯数 (Weber Number, We):
   其中 \rho_g 是空气密度,v 是相对速度,d 是液滴直径,\sigma 是表面张力。
   当气动力(惯性力)远大于表面张力时(We 很大),液滴就会发生“灾难性破碎”。
* 数学关系(Sauter Mean Diameter, SMD):
   油滴的平均直径(D_{32},索特平均直径)与喷射压力(\Delta P)呈负指数关系。经典的经验公式(如Hiroyasu模型)近似为:
   通常 n 取值在 0.3 到 0.4 之间。
* 结论:
   * 喷射压力增加 10 倍,油滴直径可能缩小一半以上。
   * 小油滴意味着表面积剧增(比表面积与直径成反比)。表面积越大,吸收热量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 李爷的潜台词: 如果压力不够,油滴太大,还没蒸发完就落到活塞顶上了(湿壁),或者烧到一半氧气进不去,那就是冒黑烟、结焦。
3. 卷涡对“燃烧界面”的影响
(关键词:扩散火焰、混合控制燃烧、Damköhler数)
图文中提到“形成扩散界面,界面的温度最高”,这是柴油机燃烧的核心图景。
* 什么是“界面”?
   柴油机是扩散燃烧 (Diffusion Combustion)。油滴蒸发成油气,空气从外面扩散进来。在油和气相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薄薄的反应层,这里化学当量比 \phi \approx 1,火焰就立在这里。
   * 界面内侧:油气太浓,烧不起来(缺氧)。
   * 界面外侧:空气太多,太冷。
   * 界面本身: 温度最高(>2500K),也是生成 NOx 的主要区域。
* 卷涡(湍流)如何影响界面?
   * 皱褶与拉伸 (Wrinkling and Stretching): 缸内的微观涡团(Small scale eddies)会撞击火焰界面,把原本平滑的火焰面打得皱皱巴巴,甚至撕裂。
   * 增大反应面积: 界面皱褶后,表面积大大增加,燃烧速率(放热率)暴涨。这决定了发动机也是“瞬时函数”——力气来得猛不猛。
   * 控制碳烟 (Soot Oxidation): 碳烟是在界面内侧缺氧的高温区生成的。强烈的卷涡能把外面的氧气强行“揉”进火焰内部,把刚刚生成的碳烟微粒在高温下氧化掉(烧掉)。
总结:将这三者串联起来
那个“李爷”脑海里的动态画面是这样的:
* 活塞上行,制造风暴: 螺旋进气道和燃烧室形状制造了强烈的卷涡。
* 高压喷射,暴力破碎: 喷油嘴以 2000bar 压力射出燃油,依靠巨大的动能克服表面张力,将燃油雾化成微米级的小液滴。
* 风助油势,强制混合: 缸内的卷涡像搅拌机一样,把这些小液滴迅速卷散,防止它们聚在一起,同时把新鲜空气送给它们。
* 界面燃烧,生死时速: 油滴蒸发形成扩散界面。湍流把这个界面拉扯得极大,让燃烧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 如果卷涡太弱: 混合慢,燃烧拖沓,排气冒烟,效率低。
   * 如果卷涡太强: 燃烧热量散失给缸壁太快(热效率降),或者把火焰吹熄(局部熄火)。
所谓的**“南郭教授”可能只会在纸上算 \eta = 1 - \frac{1}{\epsilon^{k-1}}(卡诺循环效率),而“李爷”**这种人思考的是:我的喷射压力能不能把油打得够碎?我的气流能不能在千分之一秒内把氧气喂到那个扩散界面上去?
这就是工程直觉与书本公式的区别

点评

谷歌的那个 gemini,里面有3pro的选项  发表于 前天 10:59
大侠用的哪个AI  发表于 前天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2100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32
发表于 前天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perion 于 2025-11-22 10:35 编辑

你说的太虚了,在可以降低热效率前提下,请从燃烧速度过高导致的缺点上回答,在油膜上会有哪些不良反应,以及相对应的措施

3pro:您的要求非常专业,确实,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必须关注微观破坏机理。牺牲热效率往往是为了避免结构性、润滑性和化学性的破坏。
以下将结合您的三个具体关注点,以降低热效率为前提,提供更具体的工程分析和对策。
1. 燃烧速度过高(dP/d\theta 过大)导致的具体缺点
燃烧速度过高,在物理上表现为压力升高率(Rate of Pressure Rise, dP/d\theta)过大。这是柴油机“敲击”和机械疲劳的直接原因。
| 缺点类别 | 具体现象(不良反应) | 物理破坏机理 |
|---|---|---|
| 机械疲劳 | 缸盖和活塞裂纹加速 | 巨大的瞬时冲击载荷导致高周疲劳(High-Cycle Fatigue)。P_{max} 冲击力集中在活塞销、连杆轴承和缸盖螺栓上。 |
| NVH | 严重的“柴油敲击” | 高 dP/d\theta 产生的压力波在燃烧室壁面振动和反射,形成强烈的噪音,用户体验差。 |
| 轴瓦磨损 | 曲轴主轴瓦和连杆瓦加速损坏 | 燃烧冲击波导致曲轴和轴瓦承受非均匀的瞬时载荷,加速润滑油膜破裂,产生接触疲劳。 |
2. 对油膜(Lubricating Oil Film)产生的不良反应
油膜是活塞环与缸套之间防止干摩擦的关键。降低热效率(比如通过推迟燃烧或使用 EGR)会改善油膜环境,因为原始模型的高温和强冲击对油膜是致命的。
| 不良反应(发生在油膜上) | 产生原因(原始高效率模型) | 对应的破坏性后果 |
|---|---|---|
| 热氧化与降解 | 活塞环区域温度过高(高 T_{max}) | 润滑油分子链在高温下断裂,生成漆状物和积炭,润滑性能急剧下降。 |
| 煤烟负荷 (Soot Loading) | 扩散燃烧未完全(富油区) | 未完全燃烧的碳烟颗粒(PM)通过活塞环间隙进入润滑油,导致油液变稠,磨损性增强。 |
| 燃油稀释 (Fuel Dilution) | 过度使用后喷射(Post-Injection) | 为净化尾气(DPF再生)进行后喷射时,燃油冲刷缸壁,流入油底壳,稀释机油,降低粘度,导致润滑膜失效。 |
| 酸性腐蚀 | 燃烧产物(水、\text{SO}_x)冷凝 | 活塞上行时,缸套壁面温度相对较低,酸性物质冷凝,腐蚀缸套,加速磨损。 |
3. 对应的措施与牺牲的热效率点(更具体的工程对策)
为了应对上述缺点,工程上采取的措施是主动干预燃烧过程,这必然导致燃烧远离理想的等容过程,从而牺牲部分热效率。
| 针对的缺点 | 牺牲热效率的具体措施 | 机制与改善结果(物理作用) |
|---|---|---|
| 高 dP/d\theta (噪音) | 预喷射 (Pilot Injection) 策略 | 机制: 在主喷射前 5-10° 曲轴角喷射少量燃油(牺牲部分热量)。
结果: 这部分燃油先着火,缓慢预热气缸,消耗滞燃期内积聚的燃油,使主燃过程更平缓。 |
| 高 T_{max} (NOx) | 高比例 EGR (废气再循环) | 机制: 废气作为惰性气体,降低气缸内的比热比(\gamma)和含氧量(牺牲充气效率)。
结果: 峰值温度显著下降,NOx 降至可接受水平,同时减轻对油膜的热负荷。 |
| Soot Loading (油膜污染) | VGT/VNT 精确控制空燃比 | 机制: 使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VGT) 精准控制进气量(牺牲瞬态响应速度)。
结果: 确保在所有工况下都有足够的空气量,减少富燃区,降低碳烟颗粒的生成。 |
| 油膜稀释 | 精确控制后喷射时机 | 机制: 将用于 DPF 再生的后喷射推迟到排气门开启之后(牺牲燃油利用率)。
结果: 燃油直接进入排气道,避免了冲刷缸壁稀释油膜。 |
总结: 牺牲热效率不是说让机器变差,而是让燃烧更温柔、更受控。这种温柔换来的就是更长的寿命、更低的噪音和更少的排放,这些都是商业上比极致效率更重要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2100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32
发表于 前天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perion 于 2025-11-22 10:37 编辑

若要延长寿命,缸径变大或变小,哪种会更好,为什么?

3pro:在内燃机设计中,为了延长寿命和提高耐久性,通常来说,在保持总排量不变或相同功率输出的前提下,缸颈(气缸直径 D)变小的设计会更好。
这种设计倾向于**“长行程,小缸径”(Under-square)**。这与追求极致性能的“大缸径,短行程”(Over-square)设计是恰恰相反的。
这是基于三个核心工程原理的权衡:结构强度、热管理、以及润滑可靠性。
结论:缸颈变小 ( D \downarrow ) 更有利于延长寿命
1. 结构耐久性(机械应力)
缸径是决定发动机机械负荷的关键参数。
* 物理原理: 气缸内部的燃烧力(F)正比于燃烧室内的最高爆发压力(P_{max})和活塞的面积(A)。
  
* 缸颈变小的优势: 由于 F \propto D^2,缸颈越小,活塞承受的总力 F 就越小。
   * 改善结果: 连杆、曲轴、轴瓦、缸盖螺栓等部件所承受的瞬时冲击载荷更低,应力水平下降,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
2. 热管理能力(散热效率)
热负荷是导致发动机早期失效的第二大原因(如热裂纹、油膜失效)。
* 物理原理: 气缸的散热效率主要取决于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A/V Ratio)。
   * 缸颈变小的优势: 小缸径的设计拥有更高的 A/V 比。
   * 改善结果: 热量更容易从燃烧室传递到冷却水套,避免了热量在活塞顶部和缸盖中央的堆积,降低了热梯度(Thermal Gradient)。这有效防止了缸盖在气门桥等薄弱位置产生热裂纹。
* 缸颈变大的劣势: 缸径越大,中心区域离冷却水套越远,容易形成“热核”,导致局部过热。
3. 润滑可靠性与磨损
油膜是决定气缸寿命的关键。大缸径设计对油膜的稳定性和喷雾混合是巨大的挑战。
* 缺点一:燃油湿壁(Wall Wetting)
   * 大缸径的问题: 柴油机喷油需要靠喷射压力和油滴速度实现油束的穿透力。如果缸径太大,喷射力不足以让燃油雾化后迅速到达气缸中央的空气区,燃油颗粒会直接撞到缸壁,冲刷掉缸套上的油膜。
   * 后果: 润滑膜被破坏,导致活塞环和缸套出现**刮伤(Scuffing)**和加速磨损。
* 缺点二:活塞环密封
   * 大缸径的问题: 活塞环直径越大,其径向稳定性和密封性能就越难保证,更易发生变形,导致燃烧气体更容易“漏气”(Blow-by),反过来会污染曲轴箱内的机油(Soot Loading),进一步降低润滑油寿命。
总结:工程学的取舍
| 特征 | 缸颈变小 ( D \downarrow ) | 缸颈变大 ( D \uparrow ) |
|---|---|---|
| 主要用途 | 耐久性、重载(卡车、船舶) | 高转速、轻量化(跑车、摩托车) |
| 机械应力 F | 低(好) | 高(差) |
| 散热效率 A/V | 高(好) | 低(差) |
| 油膜风险 | 低(好,喷射容易覆盖) | 高(燃油湿壁风险大) |
| 寿命倾向 | 长 | 短(高负荷下) |
因此,如果设计目标是长寿命、高可靠性(比如工业用柴油机、重型卡车发动机),设计师会坚决选择小缸径、长行程的保守设计,以牺牲一些最高转速和最大功率密度,来换取更高的耐久度。

点评

如果喂AI的资料靠谱,数量够多。这种“通识”类的问答,应该比普通人强太多。高级点的俺就没啥分辨能力了。  发表于 前天 1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99

帖子

82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51
发表于 前天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Hyperion 发表于 2025-11-22 10:25
介绍下,柴油机原理中,压缩过程的卷涡对于液滴扩散的作用、喷射压力与油滴尺寸、卷涡对于界面的影响

3pro ...

是通过Xsimple吗?还是VP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11-24 07:50 , Processed in 0.0928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