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狼大地 发表于 2016-9-22 17:02:23

德国螺栓与国产螺栓伸长量不同可能原因探讨

本帖最后由 苍狼大地 于 2016-9-22 21:02 编辑

现碰到一个螺栓方面的问题,请教:

现象:
1. 被夹紧元件为量产件,随机抽取后装配,可认为被夹紧元件相同。采用德国产螺栓和中国产螺栓拧紧,拧紧策略为Torque to Angle 角度拧紧,初始拧紧扭矩和拧紧角度相同。
2. 拧紧后测量螺栓长度,然后松开螺栓后测量螺栓长度,螺栓伸长量=拧紧状态长度-松开后长度。结果为德国螺栓的伸长量明显比国产螺栓的伸长量更大。
3. 为了保证伸长量从而保证夹紧力,增加国产螺栓拧紧角度。但拧紧角度增加后,产品泄漏量比德国螺栓拧紧的增加,判断为拧紧力导致的变形引起间隙加大,泄漏量增加。同时监控扭矩国产螺栓比德国螺栓平均高1Nm。
4. 目前螺栓保证不松脱的安全系数为1.1,低于推荐的1.2~1.4,若伸长量不足,夹紧力不足可能发生螺栓松脱,从这个方向应该尽可能加大拧紧角度。沉头螺栓利用率为90% Rp0.2左右,由于沉头螺栓头部下的降强度效应,通常应用在80%强度上,所以进一步增加拧紧角度可能引起螺栓断裂。因此应用比较严苛,存在比较多纠结的地方。
5. 螺栓采用相同的设计,几何参数相同。材料满足DIN EN ISO 898-1 10.9级。
6. 采用相同的拧紧设备和拧紧策略,螺栓伸长量测试人员和测试方法相同。

问题:
1. 什么原因造成德国螺栓伸长量和国产螺栓伸长量不同?
2. 如何解决伸长量不同的问题?目前采用的手段是增加拧紧角度,保证伸长量相同。

调查分析:
1. 国产螺栓与德国螺栓的刚度(弹性模量)不同引起的螺栓伸长量不同?
2. 摩擦系数不同引起的螺栓伸长量不同?
3. 被夹紧元件变形不同引起的伸长量不同?
4. 螺栓松弛量不同引起的伸长量不同?
5. 是否还有其它可能原因引起伸长量变化?

问题价值判断:
1. TTA方法拧紧,转过相同的角度,螺栓伸长量只与转过的角度有关,常规理解应该伸长量相同。但测量结果却显示不同,Why?
2. 摩擦系数不同引起。采用TTA拧紧,摩擦系数只影响夹紧力和监控扭矩,不影响螺栓伸长量,应该不是根本原因。
3. 弹性模量不同引起。拧紧角度相同,即使弹性模量不同,影响的也应该是夹紧力,而不应该是伸长量。但存在国产螺栓和德国螺栓弹性模量不同的可能性。但弹性模量即使在同一批次都有可能存在差异,螺栓强度也存在差异可能性(如Rp 0.2可能差异150MPa),不同产地的弹性模量是否会如此显著差异?
4. 被夹紧元件变形不同引起。假设德国螺栓弹性模量E更大,相同伸长量引起的夹紧力更大,则被夹紧元件被压缩更大,拧紧后螺栓长度减小,螺栓伸长量(=拧紧后螺栓长度-原始长度)减小。德国螺栓伸长量更大,反推应为德国螺栓刚度更低,弹性模量更小。螺栓结构上相同,是否可能为螺栓材料存在较大的弹性模量差异?有没有谁有这块认知和经验。
5. 螺栓松弛量不同引起。德国螺栓伸长量更大,如果为这一原因,应该德国螺栓松弛量更大,德国材料的内部金相结构更差?是否可能?

请教:
1. 若谁有相关经验和认识,求分享。
2. 以上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求指教。
3. 是否有其他可能原因。

谢谢。

zerowing 发表于 2016-9-24 02:19:17

其实,大侠,我认为你实验监控的基准应该是预紧力。只有这个力和伸长量是直接对应的。而,旋角也好,扭矩也好,同伸长量之间不是一元函数问题。因为要区别审查的变量增加,所以难道得出结论。
实验应分为几个验证部分。
1。等预紧力下,两种螺栓的伸长量是否一样。或者说等伸长量下,两种螺栓的预紧力是否一样。这种容易操作。
2。两种螺栓旋合时的扭矩波动性。扭矩波动要分成两个部分独立的测。一个是定拉力下的螺纹波动。一个是定压力下的端面波动。其中,端面波动不影响扭转变形的角度误差。螺纹波动影响角度误差。
3。测量实际旋合预紧中的伸长量同预紧力变化的本身非线性弯曲程度。这个早前回复子子大侠的时候证明推导过。

2266998 发表于 2016-9-22 17:59:00

你做金相检查,伸长量不同的,金相肯定不同的,这个定没错,

不同材料,你拧紧到70%,按时间比计算,伸长时间都是不同的,在试验机上能监测到,看计算机曲线能看到,

到‘第二平台’的时候,各种材料差异也大,这个你要注意,国外装配都有详细规程,什么材料的螺栓,拧紧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内,再次拧紧,到什么程度,都有严格要求,

你玩大型柴油机,这些就更加严格,国人常不在意这些,设备螺栓有突然断裂的,

爱猫人士薛定谔 发表于 2016-9-22 19:42:17

楼主你使用的拧紧策略否是 :角度控制 + 扭矩监控 ,其中角度控制的触发扭矩值是多少?

conflagrant 发表于 2016-9-22 20:52:49

打扰了,歪个楼请问螺栓伸长量具体指的什么
现象2:螺栓伸长量=松开后长度-拧紧状态长度
问题价值判断4:螺栓伸长量(=拧紧后螺栓长度-原始长度)
这应该是两个量吧?

zerowing 发表于 2016-9-22 22:39:25

大侠的螺栓夹紧段长度有多少?

枯藤 发表于 2016-9-22 22:45:22

本帖最后由 枯藤 于 2016-9-22 22:51 编辑

请问,拧紧前和拧紧后的螺栓长度有没变化?你所说的伸长率差别有多少?是否存在塑性变形的问题?德国螺栓是KAMAX?

枯藤 发表于 2016-9-22 22:46:47

有条件的话,测一下拧紧后的实际轴向锁紧力是否一致

爱猫人士薛定谔 发表于 2016-9-22 23:23:09

理想情况下,从临界几何接触点(螺钉头下与被夹件上表面)开始。旋转的圈数相同,经过螺旋线的纯几何换算,在忽略螺纹变形的情况下,仅能得到“螺母轴向相对位移(相对于起始点)”相同。这个力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有以下两个关系(方程):1.扭矩与轴向力的方程,由于可以计算头下、螺纹摩擦,可以列出F=f(T),粗略的是一线性方程,实际测试(螺栓“扭矩-夹紧力”测试)也表明其在夹紧弹性阶段确是为近似直线。我做过M3-M10螺钉、螺柱的F-T测试,有些和理论值相当符合,方程中有摩擦系数。摩擦自始至终都会伴随拧紧过程。2.螺栓伸长段-被夹件压缩段 的变形方程(三角图),由螺钉和被夹件轴向拉伸、压缩曲线组成。两者通过接触受力相同而关联。单个曲线通过杆件受轴向拉力方程列出。Fl/(EA)=delta l(下标是螺钉和被夹件,一个受拉一个受压)
以上应该没什么争议吧.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螺栓若伸长相同,设其E不同,所得F亦不相同。同理,产生的F相同,假设E不同,伸长量会不同。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被夹件相同的时候,不同的螺钉材料E值,螺母的行程相同是否就等于其变形量相同?如果被夹件完全相同,那么,变形量是由力控制的,在写变形量方程时,并没有考虑这个变形量是怎么来的,更接近是由夹具直接拉伸、压缩而得到。而在拧紧时,让螺母在螺杆上前进一段距离,来让这个系统自己平衡。假设被夹件是铝合金的,螺栓是非增强PP塑料制的,旋转螺母下行,由于两者E的差别过大,变形基本由塑料螺栓发生。换成钢螺钉,铝发生的变形要高于螺栓。这时候,这两个螺栓,螺母转相同的圈数,其变形会相同吗?旋转螺母相同圈数是不能确定其轴向变形量相同的,而只是一种施加约束的过程。施加约束之后,系统会产生力平衡,从而得到对应的变形量。
所以如果你们没有测量螺栓整体刚度值,单纯比较伸长量大小是没有意义的。我建议测量其实际“角度-夹紧力”曲线。或者先上拉力机测螺栓实物的拉伸曲线,得到刚度k,这个有标准的,我记得国内还是翻译的美军、航标的。


zerowing 发表于 2016-9-23 00:28:26

有一个受弹模影响的因素。长径比。因为你提到了小螺栓。对于长径比大的螺栓,在拧紧中,当使用角度控制法时,必须注意,扭矩分配中,是有一部分消耗在自身扭转变形上的。而这一部分对拧紧角度的影响较大。如果一个螺栓的刚度较好,那么在自扭转上消耗的扭矩就少,角度控制最终的影响就小。而如果刚度差,则最终需要更大的扭转角来达到预定的伸长量。

fmdd 发表于 2016-9-23 18:57:23

螺杆光杆部分的结构尺寸是否相同?截面尺寸直接影响螺栓的柔度,缩颈细杆螺栓比常规螺栓伸长量大得多。

普通碳钢、合金钢的杨氏模量E差异很小,不到5%。

拧紧扭矩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摩擦系数,包括螺旋旋合部分的摩擦和螺栓头支撑面的摩擦。

拧紧力矩的90%都消耗在摩擦上了,只有10%的转换成了螺栓的弹性伸长。

也就是说拧紧力矩只有10%转换成了结合面的压紧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德国螺栓与国产螺栓伸长量不同可能原因探讨